2020年12月19日
入冬后,鄱阳湖全面进入枯水期。往年被渔民随意扔弃或违法设置在湖中的渔网露出了水面,给越冬候鸟及江豚、麋鹿等鄱阳湖珍稀野生动物带来了威胁。为进一步保护鄱阳湖野生动物栖息环境,12月起,鄱阳湖区县(市、区)再次集中开展清船、清网、清江、清湖“四清”行动。
据了解,废弃渔网大部分陷入湿地土层或浅湾中,有的长达一两百米,甚至还被人为绑满石头,重达数百公斤,清理及运输难度非常大。不过,清网行动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,有些县(市、区)将数千吨废弃渔网统一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存放,有资源回收企业表示可以上门收购。
鄱阳集中收储2000余吨废弃渔网
12月12日,记者在鄱阳县采访时发现,6月份以来,该县政府部门或民间环保机构组织,分批分次开展了多次野外清网行动,目前已清理2000余吨废弃渔网,分设3个场所集中堆放,等候回收处理。
鄱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少军向记者介绍,丰水期该县鄱阳湖水域面积达110余万亩,湖区面积浩大,滩涂、浅湾留有不少废弃渔网,野外清网行动涉及面广、难度大。为此,县财政按照200元/吨的标准,支付清网劳务费,将清出的废弃渔网运送上岸,集中堆放,以便回收利用。张少军表示,从渔民手上回收的渔网,通过资源回收利用等举措,能轻松予以处理,而裹满淤泥、砂石的废弃渔网却难以吸引回收企业上门收购。近期,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系多家企业回收,但至今仍未得到落实。
鄱阳县候鸟保护协会会长蒋礼义告诉记者,如果这些清理出来的废弃渔网得不到有效处置,日后清网人员为了“省事”,可能会对清理出来的废弃渔网就近填埋或就地剪碎处理。
废弃渔网被就近填埋或现场剪碎
12月初以来,根据“四清”统一部署行动,余干县康山乡渔民村即团结村每天组织50名左右村民,深入鄱阳湖滩涂清理废弃渔网。余干县农业农村局借助无人机等技术逐片区域进行搜寻。该局副局长胡华生向记者介绍,无人机每监测到一处,就组织清网人员前往将这些废弃渔网运送上岸,一张一两百公斤的废弃渔网,需3至5名村民耗时两三个小时才能清理完成,非常艰辛。
团结村村委会主任袁树斌告诉记者,野外清理废弃渔网又脏又累,虽然地方政府承诺每人每天补助200元工钱,但还需村委会上门做工作,动员村民清理。由于那些裹满淤泥、砂石的废弃渔网没人回收等因素,清网人员基本上选择就近填埋或现场剪碎处理,以降低劳动强度及清理难度。记者在都昌县采访中也了解到,该县十余个湖区乡镇在清网行动中,对野外废弃渔网,基本上默认采取这些处理方式。
据都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江勇华估计,6月份以来,该县累计清理的废弃渔网大概有五六百吨。胡华生也表示,余干县在12月初组织的集中清网行动中,目前清理总量不足100吨。据了解,两县清理的废弃渔网尚未能集中收储。
专业回收企业称可上门收购
据了解,就有关加强农用废旧塑料污染治理问题,11月27日,省农业农村厅、省发改委、省生态环境厅等7部门联合发出通知,要求全省湖(江、河)区县(市、区)结合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和江河湖泊塑料垃圾清理行动,探索废旧渔网渔具回收处置模式,采取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、社会组织和广大农户共同参与的办法,构建多元化农用废旧塑料制品回收利用和处置体系。
就鄱阳、都昌、余干等重要湖区县遭遇废弃渔网处理及回收难题,省鄱阳湖渔政管理局局长谢连根表示,“四清”行动强化废弃渔网、固体废物等清理工作,目的是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。废弃渔网由清网人员自行填埋或现场剪碎处理,此举虽暂时为野生动物消除了安全隐患,但白色垃圾依然存在。他特别强调,下一步将及时提醒湖区县(市、区)农业部门,应当在当地环保部门指导下科学处理渔网垃圾。
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院长吴代赦指出,任何塑料垃圾如进行填埋、剪碎或焚烧处理,都将不同程度产生二次污染。他说,废弃渔网系塑料废品,完全可回收利用,但需地方政府部门再多一道工序,并增加投入成本,组织清网人员将废弃渔网浸泡湖中数日,去除淤泥、砂石,便可联系专业回收企业上门回收。
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,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专业从事资源回收的一家知名上市公司,其下属企业江西丰城格林美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则专业回收塑料废品。该公司销售总监李坤向记者介绍,包括废弃渔网在内的塑料废品经分拣处理后,均可制成塑料颗粒及相关塑料产品,但废弃渔网需去除淤泥、砂石,回收企业才有意愿上门回收。李坤表示,近期他将前往鄱阳等湖区县(市、区),了解废弃渔网清理情况,助力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。
(来源:江西日报)